12月12日,北京工美七十周年回顾展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拉开帷幕。百余件国礼、工艺美术作品、历史记忆材料等展品集中亮相,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出不同时代的工艺美术作品。当代设计师在传承中,生动展现出中国传统技艺的复兴与创新。展览自即日起持续至2025年2月28日。
展览现场分为三个单元,由不同类型的展品组成,其中“为国家献礼”展览单元最为吸睛。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辉煌启幕,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雪盛宴。从2014年APEC峰会的盛大召开,再到历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圆满举行。一件件制作精美的国礼作品,将花丝镶嵌、雕漆、錾刻等传统工艺技法运用在现代作品之中,让人目不暇接。
例如,一款出现在2014年APEC会议上的国礼《繁花》手包,就首度将花丝镶嵌技艺带入大众视野。手包下端盛开的月季花纹样,正是由花丝镶嵌技艺制作而成。在底层的纹路设计上,精美小巧的手包上面,每6颗小枣核样式的花瓣组成一朵枣花,朵朵枣花相连,构成一面绵延细致的“枣花锦”。
将这项历史悠久、工艺繁复的非遗技艺运用在国礼作品之中,是工美集团技术中心总工艺师宋玉的妙想。“当时就想,一定要用上咱们北京‘燕京八绝’的工艺。”她说,“历朝历代的工艺作品都有不同的时代风貌,如今我们不光要传,也要承。融合传统技法,在设计上展现当代工艺美术的新风貌。”
另一款《志合越山海》景泰蓝摆件,也出自宋玉设计团队之手。摆件器型以传统礼器樽为载体,却并不复杂,并在两端加入錾刻工艺,还在纹样和色彩运用上进行创新。摆脱了传统景泰蓝的配色,瓶身使用以国风插画为主题的画面卷轴,显得更加生动,颇具年轻气息。
此外,“集工美力量”展览单元汇集从各处征集的历史记忆材料。珍贵的工艺手稿、生动的影像资料,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样品旧货,都在这里悉数集结。这些老物件诉说着一个个关于工艺、创新和传承的故事,凝聚着匠人们的执着与坚守。
“随时代步伐”展览单元呈现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它们不仅是技艺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见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后的生机盎然,再到新时代的繁荣发展,不朽的技艺将历史的一瞬、生活的一角定格成永恒。
同日,由主编的《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新书也在现场首发。新书以国礼为题材,通过口述的形式,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国礼的创作历程以及国礼背后中国工匠们的感人故事,从不同角度阐述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