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月27日电(池梦蕊)东四南、北大街是北京历史悠久的商业中心之一,从元代开始,这里商贾云集、南来北往。随着时代变迁,街面上的店铺几经更迭,商业氛围却有增无减。如今,这条全长2.74公里的大街沿线商业比例达69%,分布着30余家知名老字号和国营老店铺,保留了京城为数不多的老业态,同时承担着周边居民的民生保障功能。
去年8月,东四南、北大街启动了整治提升工程,再现“京韵大市”的古都风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东四南、北大街的业态进一步调整更新,沿街店铺以全新面貌亮相。
老商场变身文创园
1月1日,东四南大街路西的一座5层小楼刚刚拆掉绿色围挡,宽大的落地窗镶嵌在白色的楼身上,文艺气息十足。熟悉这里人都知道,这座建筑曾经是北京著名的三友商场。去年3月,三友商场迁址,原址成为亮点文创园在东城区的第四个文创园——东四·1517。
“1517的意思是东四南大街15号和17号,这里毗邻王府井商圈、朝阳门商圈和隆福寺商圈,是文化、金融、生活的交汇处。”亮点创始人丁平介绍,东四·1517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主要面向文化金融、艺术设计、科技创意等企业招商。
现场看到,楼体外立面已经基本完工,内部空间正在调整。首层为临街商业与办公配套,2-5层为办公空间。在有限的空间中,一座18米高的“艺亮点美术馆”依楼而建,盘旋而上,这里将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艺术活动。此外,东四·1517还打造了8处共约1800平方米的精品花园,其中5楼顶层的花园面积达1100平方米,人们可以在工作之余放松精神,俯瞰古都美景。考虑到城市中心的停车难题,文创园将北侧楼体改造成了现代立体停车库。
据了解,东四·1517计划于今年5月底改造完工,目前招商工作已经启动。“未来,我们将发挥城市中心花园人文美创空间的特色,举办各种文化类的艺术展览、艺术活动,并融合自身花园式办公的场域特点,与社区联合举办活动,造福社区居民。同时,我们也会根据东城区相关政策引导的文化发展方向,举办一些符合城区规划的艺术活动及服务项目。”丁平说。
东四·1517并不是东四南、北大街上唯一的文创园。
从元代的漕运经济、求学服务,到明清时代的隆福寺商业、批发市集,再到上个世纪末的百货市场、便民超市……800多年来,东四南、北大街的业态不断变化发展。近几年,在“崇文争先”理念的指导下,东城区进一步加强“文化东城”建设,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落户东城,东四南、北大街的“文化味”也越来越浓:2015年,纪念中国著名戏剧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始人之一焦菊隐先生而建的菊隐剧场在东四南大街落成,为戏剧爱好者及非职业团体提供了戏剧专业的实践平台和艺术交流平台;2017年,东四北大街东侧的东四七条胡同里,由飘HOME酒店改造而成的亮点·东四七条文创园建成,内嵌一座小巧的美术馆,定期展览年青、新锐设计师的艺术作品;2018年,位于东四北大街西侧的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开园,北京唯一的木木美术社区坐落于此。一家家剧场、文创园的建成使东四南北大街的文化产业渐渐兴起。
老业态留下生活记忆
新业态的兴起同时,老业态也在这条大街上得以保留。
作为东四南北大街唯一的综合性商场,三友商场在东四南大街上迁址开张。三友商场成立于1985年,原名三友纺织品商场,曾经是北京最大的纺织品专营商场,其经营的外贸产品、羊毛衫供不应求,营业面积最大时达5000平方米。重新开张的三友商场面积精简了不少,主营羊毛衫、羽绒服等,受到老顾客的喜爱。
上了点岁数的北京人都知道,过去北京有一种商店叫“信托商店”,在工资不高、物资匮乏、凭票供应的年代,人们逛不起百货大楼、西单商场时,信托商店就成了首选。北京曾经有十多家国营信托商行,如今仅剩一家位于东四北大街43号,即北新桥信托商行。
“几十年前,一辆全新的自行车要100多元钱,是普通人收入的两到三倍,很多人买不起新车,便到信托商行买二手自行车。”北新桥信托商行相关负责人说,与旧时走街串巷、收购旧物的小贩不同,信托商店给出的价格相对公平,“以前我们采用委托方式进行交易,现在则一般采用收购方式进行交易,交易时我们会评估商品价值,给出合理的价格。”
走进北新桥信托商行,历史感扑面而来,里面林林总总地陈列着手表、摄影器材、家具、首饰、自行车等二手物件。“我小时候在这里买过二手山地车,质量和渠道绝对有保障。”家住东四附近的林先生告诉记者,他希望这里能一直开下去,让人们能找到老北京生活的记忆。
中国书店是北京唯一一家收售古旧书籍的国营书店,在北京有多家分店,位于东四南大街的灯市口分店已经营了近70年。400多平方米的店铺俨然是古旧书的海洋:店铺中间一张张宽大的桌子上分类摆放着万余种旧书。其中有两个书台的旧书,价格更是便宜,大多2-5元不等。四周高大的书架也摆满了各种年代的精品旧书,其中不乏珍贵版本的书籍,如解放区大连光华书店1948年重印的《鲁迅全集》1-20册、上海书店1986年重印出版的《良友》画报、中国书店出版的《敬胜斋法帖》《乾隆程甲本红楼梦》等。“像中国书店这样经营古旧书的书店已经不多了,这里没有网红打卡,只有安静的读书环境,如果有耐心可以淘到不少好书。”一位顾客说。
老字号升级焕发新光彩
被保留下来的不仅有老业态,还有东四南北大街上的老字号和老店铺。
东四大街在元代称十字街,是十分繁华的商业街。明永乐年间,东四十字路口修建了东、西、南、北四座牌楼,东侧牌楼上书“履仁”,西侧牌楼上书“行义”,南北的牌楼上书“大市街”。“大市街”上曾经有许多知名店铺,包括富冠京师的“四大恒”钱庄,恒信公、华盛东绸布店,永安堂药店和以“大八件”著名的合芳楼,制黄白蜂糕的美蓉斋和瑞芳斋饽饽铺等。虽然很多已经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但是其中一些老字号、老店铺延续下来,并随着大街的提升焕发新的光彩。
吴裕泰茶庄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起一直坐落在东四北大街44号,至今已有133年的历史。去年7月,店铺与东四南北大街同时启动改造。
为了与大街风貌保持一致,吴裕泰采用“统规自建”的改造方式,即企业根据统一规定自行设计,并承担部分修缮、修建费用。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后的店铺外观由精致的铜板构件及实木柱廊组成,青砖灰瓦的主体建筑与大街整体风貌保持一致。门头上方传统手工砖雕和通透的现代化玻璃幕墙交相呼应,将传统与时尚相融合。
店铺内分为文化展示区、散茶档口、中庭礼盒区、有机茶展示区、精品茶具展示区、茶饮休闲区六大区域,不仅涵盖上百种茶叶、茶具、茶衍生产品,还增加了口碑产品冰淇淋、茶饮。同时全新配备的PC秤和自助购一体机,改变了以往先开票再交钱后取茶的结账方式。“装修完真是焕然一新,服务员的态度特别也好。”82岁的杜大爷家住东四十二条,在这家店买了70多年的茶叶,听说吴裕泰重新开业,杜大爷和老伴儿特意过来瞧瞧,“我一般都喝这家的茉莉花茶,就好这口儿。”
东四北大街141号的北新桥卤煮老店也是一家老字号,在东四南北大街整治提升工程中,这家老店铺被拆除了违建及超高超宽的牌匾。门面改为传统的门楼样式,深棕色的大木结构配以鎏金阴刻黑色实木牌匾,显得京味十足。记者在现场看到,店铺虽然面积不大,只有十几张桌子,但是生意挺好。师傅动作麻利地切好小肠、肺等配料,浇上卤汁,撒上香菜,一碗香喷喷的卤煮便做好了。此外,店内还售卖很多老北京凉菜,比如芥末墩、肉皮冻等。
北京稻香村、内联升、东来顺、同仁堂、永安堂……东四南北大街上共有几十家老字号,它们在设计师“一屋一策”的精心设计下全新亮相,传统建筑元素使其更具老北京风貌。
老橱窗更新提升时尚感
在体现“和而不同”的同时,一些商户在街道组织下,通过更新橱窗设计吸引更多消费者,使大街更具商业活力。
去年11月,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委托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责任规划师联合团队的指导下,公开招募设计师,发起“东四南大街橱窗提升项目”,为东四南大街上的商户设计、更换橱窗。
“设计师从橱窗空间与布局、色彩设计、道具材料、灯光设计等方向对橱窗进行系统性的提升与设计,让橱窗不仅成为店铺展示的窗口,更成为传承文化、美化街道和提升街道活力的载体。”朝阳门街道责任规划师、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秘书长刘静怡介绍,首批共有9家店铺报名参与,分别匹配了8家设计单位,经过设计讨论,橱窗更新工作于1月5日正式启动。
其中,红都华表商场是传统国企,专做高级服装定制,目前消费群体主要是老年人,已经在东四南大街经营了近三十年。该商场有4个大型橱窗,商家希望将橱窗设计成民族传统风格,以吉祥色调为主。“新设计的橱窗里将悬挂或粘贴着很多具有年代感的文字和符号,我们从国货、新国货角度出发,用具有年代感和生活记忆的文字和符号,通过立体剪裁和悬挂的混搭方式重新设计红都的橱窗。”设计师周南说。
宝岛眼镜店的前身是东四南杂粮店,为了保留历史印记,东四南杂粮店的牌匾被保留下来,如何将宝岛眼镜与东四南杂粮店两个毫无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是设计师面临的难题。“我们计划在橱窗上增加历史元素,展现时代的文脉,既交代了杂粮店的历史,又诉说了一段时光的情怀。”设计师说。
据了解,首批参加项目的商家将于近期开始更换橱窗。“美化橱窗只是第一步,后面会陆续进行新春气氛布置,将未报名进行设计的店铺也能涵盖其中,形成大街美观度提升的整体效应。”刘静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