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享到:
仓库车间老厂房 转身时尚文创园
2018-10-10

  位于京城东部的朝阳区曾经被称作北京的“菜篮子”、“米袋子”,更因在八里庄、酒仙桥、垡头、双井分别建成的纺织、电子、化工、机械制造、汽车五大工业基地,而成为很多老北京耳熟能详的东郊工业区。

  40年前,在经历了建区之初的探索后,改革开放为朝阳区的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

  1985年8月,东长安街边的秀水市场成立。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雅宝路逐渐成为商贸一条街,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专营涉外窗口。

  上世纪90年代初,以筹办亚运会、举行世界妇女大会等国际活动为契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等机构在朝阳区相继落成,朝阳区的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全面铺开。

  进入新世纪后,朝阳区抓住奥运、CBD和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三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作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城市功能也得到全面提升。

  40年后,朝阳47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遍布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

  如今,位于朝阳区北部的奥林匹克公园不仅是北京“双奥城市”的重要支撑,更是2022年冬奥会的核心区和主承载区,还将新建冬奥村与国家速滑馆;北京CBD已经逐渐成为国际一流商务中心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文创实验区也落户朝阳东部,成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名片。

  798:老厂房转型利用探索先行者

  作为北京昔日的机械、纺织、电子、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所在地,朝阳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老厂房。近年来,朝阳区一直在探索文化产业更新城市存量空间资源、盘活旧厂房建设文创园的新模式,而在诸多老厂房“变身”文创园的转型中,798无疑是改革探索的头一份儿,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和“变形”的老厂区。

  798管委会工作人员张研彬告诉记者,“2000年后,798厂区里包豪斯风格的建筑风格,还有世外桃源般的创作环境,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入驻,逐渐形成了艺术区的雏形。”

  “作为第一批入驻的艺术家,从2002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20年,亲眼见证了这里的点滴变化。”798园区元老级画家邢俊勤对当年情景记忆犹新,“我在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时听说798有很多艺术家在进行创作,回北京后第一件事就直奔了798。”

  当时接待邢俊勤的是798的留守工人,“现在我都记得那个工人名叫何小明,他先给我们介绍了厂区的情况,不过对于他介绍的规规矩矩的办公空间我并不满意。后来何小明问我,还有些奇奇怪怪的房子要不要看一下。然后我就被带到了现在这个工作室。第一次看到这个拱形挑高带天窗的空间时,特别激动,因为这就是我想要找的地方。”

  只犹豫了大概十几分钟,邢俊勤就决定租下这处何小明口中的“料阁子”,“租金也便宜,一平方米一天才七八毛钱。”随后,邢俊勤将这里设计改造成工作室,“那段时间真是乌托邦式的生活,白天大家各自在工作室里创作,晚上会聚在一起聊聊彼此的想法,搞艺术很需要这种碰撞和火花。”

  短短几年时间,798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一个试验场,并被保留下来继续发展。2006年,798艺术区被北京市认定为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年,北京798艺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至此,798真正完成了发展模式的蜕变。

  现在,每年2000多场的艺术及时尚活动吸引400多万中外游客到访798艺术区。

  铜牛:老纺织库房变身“电影梦工厂”

  同样是老厂区变身文创园,位于朝阳路85号院的铜牛电影产业园只能算“新兵”。但是,凭借电影特色,短短两年时间,这里已经发展成为CBD——定福庄传媒走廊上的一处文化新坐标。

  绿荫环绕的红墙厂房,陈列其中颇具年代感的织布机,还有让人舒适惬意的低密度建筑群……走进铜牛电影产业园,人们很难想象眼前这处文创园区的前身是铜牛集团老厂房,主要用途是存储纺织原材料和成品。

  “当年我进入北京市第一针织厂时特别自豪,那时北京的棉纺和针织行业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铜牛集团党委副书记谢振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后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我们针织行业的十多家企业合并重组成立了铜牛集团,也开始思考自己的转型。比如这座电影产业园,就是我们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试点项目。”

  “由于这个园区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我们考虑腾笼换鸟时也是精挑细选。”谢振辉说,当时找上门的企业一共有70多家,包括房地产、养老产业等行业。最终,经过集体商议,园区被定位用于专门发展影视相关产业。“占地30亩的园区虽然不大,但两年时间已变身为出租率100%的文创园区。入驻园区的50多家电影类公司涵盖了电影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比如电影策划、投资、制作、发行、明星经纪等。”谢振辉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仅2017年入园企业产值就达20亿元,远高于园区此前产生的经济价值。目前,电影产业园还联合园区内企业发起成立了“主旋律电影产业联盟”,每年将拍摄和推广一定数量的主旋律电影。谢振辉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将举行影片展映和展览,免费服务周边居民,为公共文化服务贡献一些力量。”

  不仅仅是798和铜牛电影产业园,截至目前,朝阳区已有57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园区。2014年,全国首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在朝阳区落户。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涓告诉记者,实验区引导了一批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文创园,现在这些文创园不仅成为了首都的城市地标、朝阳的文化名片,更成为了首都市民休闲活动的“后花园”。(记者  左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