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享到:
“医生助手”张津育的“跨界”攻坚之路
2018-06-20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廖威) 他是“医生助手”,20年专注研发生产可溶性止血材料,解决外科手术可吸收性止血纱布依赖进口的难题;他也是“跨界工匠”,带领团队使“中国创造”走入全国三十个省市的医院,进入美国、欧洲等国际市场。他就是来自北京市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的张津育。“让中国医生为中国创造而骄傲”,这是张津育团队一直坚持的信念。

  从几代人的自主研发,到如今实现产业化投入市场,张津育团队整整走了20年……

  “专注”造就“中国创造”

  “研发这条路实在是太艰难了,在没有任何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条件下,要经得住失败,要耐得住寂寞,要扛得住挫折。这么多年,我们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张津育不禁感叹。

  据张津育介绍,可溶性止血材料是以天然纤维为基材经化学变性处理,成为遇水可溶解的止血材料,用于外伤及各类手术止血,手术后无需将产品取出,并可被人体吸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第一代专家教授级高工薛迪庚、第二代教授级高工张镁接力完成了可溶性止血材料的实验室研制,并进入到中试试验和临床应用。

  九十年代中,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决定要把几代人研发的专利技术——“可溶性止血材料”实现产业化,使高科技的产品进入市场为民造福,取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老一代专家为技术后盾,张津育团队肩负众人的厚望,开始了专利技术向产业化转变的漫漫历程。

  “从中试到产业化,不是简单的放大,没有可借鉴的现成经验,从设备选型到工艺技术、参数等都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张津育说。作为医用材料实验厂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大胆提出产业化生产思路,针对没有现成的符合要求的设备,在设备选型调研上多方论证、比较,对国外、国内设备厂家提出具体要求,对主机设备进行改造,经过艰苦的大生产的工艺摸索,解决了设备的精确运转和工艺处方的合理性。

  由于技术的特殊性,产品试制需要连续运行,“我和张镁老师守在机器前观察化学反应程度,一守就是一天一夜”,张津育说。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实验,工艺趋于稳定,设备使用也得心应手了,安全性、稳定性、精确性逐步提升,产品各项指标达到了规定的要求,产成率也不断提高。

  “跨界”练就“内功”

  在完成了从实验室产品向产业化生产的转变,有了好的可工业化生产的产品之后,进入市场的路却并不顺利。“跨界”是张津育经常提到的词。“只有跨界才能更专注止血材料的研发。”张津育说。

  可溶性止血材料作为产品进入医院,归属于医疗器械。纺织行业和医疗器械行业相差甚远,而且医疗器械企业有较高的进入门坎,医疗器械企业和产品要分别通过审核,要拿到生产许可证、产品注册证。为此,要按照行业标准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还要有内容翔实的符合医疗产品要求的技术文档,要通过专业的产品检测和临床试验,还要有通过检测的高标准的洁净生产车间。

  没有任何医疗背景的张津育和他的团队成员面对全新的挑战,没有退缩,刻苦钻研,虚心向专家请教,硬是外行练成内行,建立了较高水准的符合ISO 13485标准的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完成了医疗器械最高等级三类产品注册,成功跨进了医疗器械领域。随着发展,他们先后通过了ISO9001、13485、美国820体系认证,取得了FDAII类,以及欧盟III类产品认证。通过了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GMP认证,韩国FDA审核,以及第三方Intertek 、DNV、UL每年例行的质量体系审核和企业社会责任审核。

  “20多年我们只是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专注止血材料的技术完善与不断创新,医疗产品关乎患者生命安全,要求产品必须安全可靠,在医院的大型外科手术中能够用上我们自主研制的医用止血纱布,我们倍感欣慰。”张津育说。

  “专业”离不开“传承”

  “没有老一代的传承,没有组织的信任与支持,我们走不到今天。”多年研究医用纺织品的过程,让张津育悟出了一个道理,唯有专业才能生存,唯有传承才能做强。“58年的专注,20年只做一件事。”这句话时刻记在张津育心中。

  “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件产品。”张津育说。他和市场团队一起深入医院和临床,讲解产品的功能和特性,观摩外科手术,征求医生对产品的意见和改进建议,研究不同科室对产品的不同要求、不同的使用方法。

  张津育带领技术团队将产品差异化定位用于三甲医院大外科手术室以及神经外科的泰绫品牌吸收性止血纱布和适合中小型手术及外科门诊手术、耳鼻喉科、口腔科手术等系列止血材料,并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及外伤治疗。其中微创手术专用止血材料,现在已成为氩氦刀微创手术的“标配”。

  “下一步,我们想在人体修复补片这一领域结合我们产品有所作为,也将努力在中国开拓零售市场。做止血材料最好的企业,20年来,我们仍在路上。”张津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