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享到:
王晓山下乡记:从企业到乡村 变的是角色不变是热情
2018-01-08

  千龙网北京1月4日讯(通讯员 李向军) 2015年11月6日,任职于北京时尚控股所属方恒置业的王晓山到马驹桥镇东田阳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他深知京郊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新的课题,第一书记从市里“下”到村里,接受上级政策信息的“天线”不能断。在这两年中,王晓山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如今的如鱼得水,从初上任时频碰“钉子”到如今被村民交口称赞,与他不断学习、深入实际的务实作风分不开。从企业干部到乡村书记,角色的转化需要时间与能力,两年的时间,王晓山交上了优秀的答卷。

初到村里“不能急”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中国的一句俗话,但王晓山觉得,当“村官”“不能急”。

  王晓山说:“刚到村里时热情很高,看到“问题”不少就急着上手处理,碰过一些‘钉子’后,才明白农村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纠葛在一起,看到的问题其实都是表象。”他逐渐意识到,做好农村工作是篇“大文章”,需要戒急戒燥、耐心细致。

  从企业到农村,办事方法需要改变,刚上任的王晓山一开始总是习惯性地用企业工作方法解决农村问题,但却总出问题,任职一段时间后,才逐渐摸清门道,改变故有观念。“记得刚到村里时,镇党委书记反复告诫和提醒,说村子存在了上百年,发展不起来有自身原因,总会往前走,无非是快和慢的问题。既然来了,就要耐下心来,两年时间很短,能做成一两件事就不容易,千万别着急。”

  经过两年时间,王晓山对马驹桥镇45个村都有了深入的了解,“确实村村各有特点、差异较大,解决各村的问题,必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也使他认识到,把握农村工作规律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把对某一村某一事的判断简单上升到普遍规律层面。

  入村两年来,工作紧张充实、富有挑战。王晓山说,这两年的经历让他对国情、市情尤其是基层农村有了进一步了解,视野得到开阔,认识逐渐转变。通过处理一些农村复杂问题,“试了手”,也“咧了嘴”,但最终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当好村民的“贴心人”

  想取得发展就要“以民为本”,通过两年与村民的相处,王晓山认为村民的认识虽有局限性,但一定不能小看他们。在农村这片土地上的“活人”,自有他们的逻辑、规则和底线。如果不了解历史,不了解村民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的逻辑和脾气秉性,就会犯大错误。

  要想真正推动基层工作进展,就要深入村民群体内部,开展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多走村串户,多问计于民。很多问题短期看不透,就用一段时间沉淀下来,多个角度了解情况,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作为村第一书记,王晓山经常到群众家中去交流、谈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困难,他走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努力做村民与党委政府的纽带和桥梁,主动与镇、区政府汇报沟通村里的工作。东田阳村的群众评价他——一是带头学习提高做表率,二是带头争创佳绩做表率,三是带头服务群众做表率,四是带头遵纪守法做表率,五是带头弘扬正气做表率。通过切实的了解,王晓山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的补助涨了50元,并为他们发了每人50斤米和20斤面,村里的老人纷纷称赞道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王晓山说,只有带着感情贴近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身在基层“办实事”

  王晓山在东田阳村的这两年,确实办了不少实事。

  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王晓山到村任职后,他就走门串户跑田头,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村情、民情,实地察看水情、路况、农产品种植情况及村级资源状况等,广泛征询群众意见,与村"两委"一班人研究制订了《东田阳村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村级经济思路:一要壮大集体经济;二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致富群众;三要打造美丽乡村。东田阳村2016年1-12月份完成村经营收入350万元,超出全年目标300万元计划,2017年1-10月村经营收入已超300万,通过进一步梳理村集体资产和驻村企业现状,村集体收入得到提高,超额完成2017年度规划目标。

  村民幸福感提升了。针对村内瘫痪的安防监控联网系统,王晓山协调相关科室和镇网络办,及时修复了村内监控设施,并将监控器移至传达室,实现24小时有人监控,村内案发率明显下降,同时也提高了案发后的破案率。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协调相关部门,为村里配置了健身器材并装修了文化活动中心。村南10余户,部分村民是密云移民户,10余年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两委一班人开会研究,为这10余户重新铺设管道,彻底解决了吃水用水的大问题。

  “第一书记”王晓山,用两年的时间,证明了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农村基层,只要干部“身体力行”就能推动基层发展。也只有多一些像他一样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才能不断加固国家发展的根基,才能更好更快的推动农村基层实现全面小康。